《容斋随笔·长歌之哀》译文与赏析
长歌之哀
长歌之哀
【原文】
嬉笑之怒,甚于裂眦[1];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此语诚然。元微之在江陵,病中闻白乐天左降[2]江州,作绝句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崩痔煲晕骸按司渌松胁豢晌牛銎托脑?!”微之集作“垂死病中仍怅望”。此三字既不佳,又不题为病中作,失其意矣。东坡守彭城[3],子由[4]来访之,留百余日而去,作二小诗曰:“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飘泊在彭城?!薄扒锢炊罅谷缢?,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醒,风吹松竹雨凄凄。”东坡以为读之殆不可为怀,乃和其诗以自解。至今观之,尚使人凄然也。
【注释】
[1]裂眦:因发怒而眼睛睁得极大,形容极其愤怒。[2]左降:贬官的意思。[3]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4]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译文】
带着嬉笑的愤怒,超过吹胡子瞪眼的愤恨;通过悠长的歌声表达的悲伤,超过号啕大哭的痛苦。这句话描述的很正确的。元微之在江陵的时候,生病时听说白乐天被贬官到江州,于是作了一首绝句说:“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卑桌痔烊衔骸罢饩涫鹑硕疾辉敢馓剑慰鍪俏易约耗??”元微之曾写过“垂死病中仍怅望”,“仍怅望”这三个字用得既不好,又不说明是在生病时所作,因而失去了最初的意思。苏东坡在彭城当官,他的弟弟苏辙前来拜访他,居住了一百多天才离开,走时还作了两首小诗,说:“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飘泊在彭城?!薄扒锢炊罅谷缢?,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醒,风吹松竹雨凄凄?!彼斩氯衔亮苏饬绞资笮睦锓浅D咽?,便和了两首用来宽慰自己。现在读起来,仍然使人感到悲凉凄惨。
【评析】
痛与不痛,并不是表现在脸上或者显眼的外表,这就像原文所说的“嬉笑之怒,甚于裂眦”,有些人不是很痛苦,不是很悲伤却能把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些人明明很痛苦,却为了不让别人担心而把痛苦藏在内心,其实后者才是最痛苦悲伤的?;灰桓鼋嵌认耄彩悄切┠苋淌芡纯啾说娜?,其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忍受孤独、忍受失败、忍受屈辱都是忍受痛苦的一种。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