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天下笑”史评探微
《司马迁“为天下笑”史评探微》
《史记》开创了“因人叙事”的纪传体撰史法,叙事逻辑清晰,人物 点评精准,着重突出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太史公曰”中 既有肯定的正面人物评价,也有否定的负面评价,深刻体现出中国史官治学 、著史的精髓——“不为尊者讳”。
众所周知,正、反面人物都对历史进程 有重大影响,二者不可或缺,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研究《 史记》中的负面人物评价对建立中国史实事求是的研究传统具有重大意义。 在《史记》所载的诸多负面评价中,最高级别、最典型的莫过于“为天下笑 ”。在这一部书内,光写到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三千七百多个,单独立传的 不下一二百人,而获得该评价的仅有十八人,研究该类人群“为天下笑”的 原因、其中蕴含的历史教训,对今天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一、《史记》之前的“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作为一种莫大的讽刺性负 面评价,在先秦文献中有多处记载,且多夹杂在人物对话中,首见于《墨子 》,《墨子·备梯》载:“子墨子曰:姑亡、姑亡;古有其术者内不亲民,外 不约治,以少间众,以弱轻强,身死国亡,为天下笑,子其慎之,恐为身灾 。”同时在《庄子》《战国策》等文献中也有记载?!蹲印ば煳薰怼吩兀骸?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畜畜然 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又《庄子·盗跖》载:“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 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 。”《战国策·赵策四·虞卿请赵王》载:“虽然,而有一焉。百里之地不可 得,而死者不可复生也。则主必为天下笑矣!”又《秦策四·秦昭王谓左右》 载:“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 矣。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按其所载,能担起“为天下笑”的人物身份限 于君主和名臣,且多作为表达情感的加强词汇,并非是史官评价用词。
“为 天下笑”首次作为著述者的评价始见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疑似》载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 ,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 寇失真寇者也。贤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 。”按其所载,《吕氏春秋》不但详细记叙了周幽王宠爱褒姒导致乱政这一 历史事件,而且详加评论,对周幽王因宠妃乱政而身死国灭给予“为天下笑 ”的评价??纱又械贸隽降闳鲜叮浩湟唬俺桢艺笔堑笔拦系牡囊恢?帝王失德行为,其罪不容?。黄涠?,“为天下笑”一词已固定为史官常用的 讥讽性评价。
汉初司马迁著《史记》时秉承了这一精神,按照“当世公认” 、“罪不容恕”两种错误对他笔下全部历史人物逐一考核,将历史人物“为 天下笑”的各种失德原因、行为做了归纳总结,扩大、发展了人物和事件的 内涵,创建了讽刺性历史评价的道德准绳。
二、《史记》所载“为天下笑” 的类别及原因分析
《史记》中所载的“为天下笑”(包括“卒天下笑”)共二 十处,从记述形式看,杂于人物对话中的十二处,作为人物评价的八处;从 人物身份看,用于帝王君主的十四处,用于当世名士的五处。下面以人物身 份为标准分类探讨。
(一)帝王君主
帝王君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具备国家 雏形后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据《史记》所载,帝王君主“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的失德行为、原因可归纳为八类:
1.残暴不仁?!肚厥蓟时炯汀?引贾谊《过秦论》载:“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史记》中首次引载“为天下笑”的评 论,司马迁对这一评价的认同度很高,他后在《陈涉世家》也原话引用。秦 始皇统一天下后不施仁义,以至于爆发农民起义造成亡国,这是帝王君主罪 不可恕的失德行为。
2.穷奢极欲?!冻兰摇吩兀骸疤饭唬撼橥醴交?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 之家,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也,可不慎与?”这是司马 迁在《史记》中首次自述“为天下笑”的评价。司马迁指出楚灵王穷奢极欲 、不守操行,以致众叛亲离而被饿死。又《魏世家》:“知伯曰:吾始不知 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桓 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 天下笑。”《龟策列传》:“是人皆富有天下而贵至天子,然而大傲。欲无 时,举事而喜高,贪很而骄。不用忠信,听其谀臣,而为天下笑?!苯楣? 晋国)知氏同样亦是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终落得身死国灭。因此穷奢极欲也 是帝王君主要竭力避免的错误。
3.宠妃乱政。《赵世家》载:“吴娃死,爱 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 岂不痛乎!”又《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 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闭晕淞橥?、晋献公 与《吕氏春秋》中的周幽王相同,都因宠幸爱妾、废立太子以至于乱政灭国 。
4.缺乏勇气?!端涨亓写吩兀骸耙院渲拢患峒?,蹠劲弩,带利剑 ,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西面事秦,交臂而服, 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大于此者矣?!彼涨赜嗡岛萃跞捌浼尤牒献萘?,其言语中虽有夸大的成分,但点出韩王缺乏勇气、依附秦国的结果必然是 “为天下笑”,间接反映帝王君主缺乏勇气也是一种失德行为。
5.谋逆作乱 ?!痘茨虾馍搅写匪滴獬吖遥骸凹贫背桑俦鳌F朴诖罅海?败于狐父,奔走而东,至于丹徒,越人禽之,身死绝祀,为天下笑。夫以吴 越之众不能成功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又太史公曰:“淮南、衡山 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 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三王世家》: “古者诛罚不阿亲戚,故天下治。方今大臣辅政,奉法直行,无敢所阿,恐 不能宽王。王可自谨,无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彼韭砬ㄖ赋鲎魑夤?君最重要的是“承辅天子”,而汉吴王、淮南王、衡山王、燕王等则聚势而 起兵谋反,实属自不量力,只能落得身死国灭,因此即使贵为亲王也必须谨 言慎行,以此为戒。
6.不辨忠奸?!肚稚写吩兀骸盎惩跻圆恢页?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 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背惩醪槐?忠奸以致灭国,是君主的一大失误。
7.目光短浅?!镀皆萸淞写吩兀?“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 下笑?!鼻卣猿て酱笳绞?,赵孝文王目光短浅而寄希望与秦国媾和,这无异 于与虎谋皮,不但媾和失败,而且断绝了与东方四国结成抗秦同盟的机会, 终致战败。
8.出身低下?!堵持倭扪袅写吩兀骸捌胪醪慌唬哼赤?,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卑雌渌兀街苁逼诘弁醭錾硐嗟敝匾盖?地位不显也足以“为天下笑”,但该语为齐威王怒斥周王的骂语,言语中夸 张成分较强,应暂当别论。
除以上记载外,《史记》中仅有一处“为天下笑 ”是肯定帝王作为的记述。《赵世家》载:“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 下笑我也??穹蛑?,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 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闭晕?灵王在推行胡服时明智的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 者所笑,贤者察焉”,因此不畏“天下笑”而大力推行胡服,最终功成名就 。此处的“为天下笑”显系赵王自嘲。
(二)当世名士
《史记》中所载当世名 士“为天下笑”多间杂于人物对话中。由《史记》所载可见,当世名士落得 “为天下笑”的原因有四类:
1.不能雪耻?!段樽玉懔写吩兀骸拔樯性唬?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 耳?!贝呵镎焦嘁迨浚笔烂恳员ǔ鹧┏芪?,而伍尚作为当世名士担 心违抗父命却不能报仇,所以深恨自己死后必“为天下笑”。
2.言而无信。 《苏秦列传》载:“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 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 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薄墩乓橇写吩兀骸拔渫踝晕邮辈?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 恐为天下笑。诸侯闻张仪有却武王,皆畔衡,复合从?!弊怨乓岳矗幢闶?普通人言而无信都会被人嘲笑,更不用说当世名士言而无信,其结果必然是 “为天下笑”。
3.无谓牺牲?!端韭硐嗳缌写吩兀骸敖穹畋乙壑聊弦模?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彼韭?相如在《喻巴蜀檄》中指出,征调兵士用兵西南夷并非朝廷决策,就算战死 或逃跑被杀,做无谓的牺牲,死了也得不到好名声。
4.不识时务?!痘匆鹾?列传》载:“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 ,杀成安君泣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蒯通劝韩信谋反时,举常 山王张耳与成安君陈馀以刎颈之交而翻脸的例子,说明不识时务必然死无葬 身之地,借以警醒韩信举兵谋反。该段说词从侧面反映“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史记》所载“为天下笑”的启示
综上所述,《史记》中记载的“为 天下笑”事件、人物、原因条理清晰明确,可见司马迁借人物、事件来表达 当时的价值取向:即作为帝王君主应竭力避免残暴不仁、穷奢极欲、宠妃乱 政、缺乏勇气、谋逆作乱、不辨忠奸和目光短浅八种错误;而作为当世名士 应竭力避免不能雪耻、言而无信、无谓牺牲和不识时务四种错误。这足以警 醒世人,以为警戒。从西汉时期开始,《淮南子》、《新序》、《新书》、 《说苑》、《列女传》、《后汉书》等同时期(及后世)史书、笔记小说中的 “为天下笑”评价全都遵循《史记》中的评价准绳,无出其右,足见司马迁 在《史记》中“为天下笑”史评的重要性。
(作者: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物 管理所,邮编7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