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恭
『恭』是儒家的伦理学范畴??鬃咏汗А蛔魑实闹匾硐种弧C献臃⒀锪丝鬃拥乃枷?,认为『恭』是人生而具有的优秀品质,提出『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
现代人所使用的『恭』,是『恭敬』的意思??墒?,在儒家学说中『恭』和『敬』不同义,『恭』是对人而言,『敬』是用事而言。所以,孔子所说的『恭』便不能今译为『恭敬』。在古代,恭,是指庄重肃穆的处世态度?!端滴慕庾帧罚骸汗В嘁??!欢斡癫镁僦ぃ骸渡惺椤吩唬骸汗ё魉??!唬ā端滴慕庾帧罚┮蛭幸桓觥鹤鳌蛔?,应当说『恭』的心态外现为『肃』的形象或『肃』可以是『恭』的外在形象义。
77
【解读】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①夷狄②,不可弃也。”
——出自《论语·子路》
【注释】
①之:去,往,到……(地方)去。
②夷狄:yí dí,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鬃铀担骸捌匠T诩疑钇鹁右俗欣?,做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这样的落后地方,也不可丢弃。”
78
【解读】
“恭”是谦谦君子德性修为的重要标志之一。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惫湃恕暗谩薄暗隆币灰?。凡与“恭”组成的词,无不与高尚的德行相关。诸如本文题中的“恭敬”,孟子有言:“恭敬之心,礼也”,它与“恭谨”(恭敬谨慎)、“恭肃”(恭敬庄重)等等同属待人之礼。尤其是对待尊长,我们要常怀“恭顺”之心,故,《礼记·乐记》曰:“庄敬恭顺,礼之制也?!狈沧鲂”舱?,都应以恭顺之礼来节制自己。
【原文】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出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
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79
【解读】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既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又是人内在的主体意识和操守根本。人只有自觉地坚持仁义礼智,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孟子认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强调仁义是人自身的内在品质。所以,孟子指出:“谦逊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痹诿献涌蠢矗四谛牡纳贫窈推渌硐只嵬ü劬Α⒀杂锖投鞅硐殖隼础C献釉谡饫镆攴⒒樱耗谛拇嬖谇?、节俭的品德,在行动上就不会侮辱别人和掠夺别人,人内心的善恶总是通过行动表示出来的。谦恭俭朴必须表现在实事上,表面上装出笑脸,实际上却欺侮、强取,不能算真正的谦恭俭朴。
【原文】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80
【解读】
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倒是都可以听听子夏的这一番话了。因为很可能他们当中有人会产生这种“司马牛之忧”?!八暮V诮孕值芤病闭饩浠耙幌伦泳褪谷讼氲剿傲荷讲?,想到桃园三结义,令人顿生豪侠之气。这种兄弟不是血缘纽带,而是义结关系。不是“相煎何太急”的曹丕曹植,而是“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的刘关张。据《说苑·杂言》记载,孔子也曾说过,行为合于仁义礼节,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否则,就是两对门住也不相往来。曾子说,君子立志行仁,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否则,即使是你的亲兄弟也不亲?。。ā洞蟠髟恰ぴ又蒲浴罚?/p>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弊酉幕兀骸吧涛胖樱核郎忻还笤谔?。君子敬而无失②,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出自《论语·颜渊》
【注释】
①亡:通“无”。
②敬而无失:在《公冶长》一篇里,孔子曾经赞扬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里的敬而无失就是久而敬之的意思。
【译文】
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