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高城”的诗句大全(203句)
小编整理了带“高城”的诗句203句,包括“高城”开头的诗句102句;“高城”结尾的诗句54句;“高城”在中间的诗句47句。其中带高城的五言诗句94句,包括高城开头的55句,高城结尾的26句,高城在中间的13句;带高城的七言诗句109句,其中高城开头的47句,高城结尾的28句,高城在中间的34句。
带“高城”的五言诗句大全
整理了94句带“高城”的五言诗句,其中“高城”开头的55句,“高城”结尾的26句,“高城”在中间的13句。
“高城”开头的五言诗句【第1句】:近市楼台逼,高城鼓角催。——出自李新《龙游寺南屏轩和宋宠父韵》
【第2句】:高城岌欲动,我屋何足掀。——出自南宋·陆游《风云昼晦夜遂大雪》
【第3句】:不作忠良臣,高城有何益。——出自张伯玉《王敦城》
【第4句】: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出自南北·汤惠休《杨花曲》
【第5句】:极浦收残雨,高城驻落晖。——出自唐·白居易《晚兴》
【第6句】:野叟读书罢,高城吹角悲。——出自南宋·陆游《冬夕》
【第7句】:高城已在眼,聊复解轻齎。——出自北宋·王安石《将次洺州憩漳上》
【第8句】:夜境沉沉寂,高城忽四更。——出自刘克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
【第9句】:高城面修涂,呀豁若箕口。——出自韩维《与张仲巽游善护院》
【第10句】:高城不为崩,高陵不为阤。——出自清·胡天游《烈女李三行》
【第11句】:高城蘸云根,聊可慰心迹。——出自南宋·文天祥《太白楼》
【第12句】:高城谩回首,叠嶂屹天阙。——出自范成大《盘龙驿》
【第13句】:穷巷行人绝,高城漏鼓稀。——出自南宋·陆游《夜兴》
【第14句】:高城如破崖,寺带乔木石。——出自韩维《同曼叔游菩提寺》
【第15句】:乔木秋声远,高城夕照残。——出自孔武仲《坤成节南宫赐宴》
【第16句】:山县何所有,高城闭青春。——出自唐·独孤及《三月三日,自京到华阴,于水亭独酌,寄裴【第6句】:薛八》
【第17句】:令弟为县尹,高城汾水隅。——出自唐·李颀《送裴腾》
【第18句】:高城角声动,不尽古今哀。——出自南宋·陆游《晚步舍东》
【第19句】:高城吹角绝,驺驭尚裴回。——出自唐·无可《陪姚合游金州南池》
【第20句】:高城恋旌旆,极浦宿风波。——出自唐·皎然《同颜使君清明日游,因送萧主簿》
【第21句】:高城连水石,对景未能还。——出自于九流《和陈倅游西湖》
【第22句】: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出自唐·杜甫《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
【第23句】: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出自唐·杜甫《李监宅二首》
【第24句】:高城锁夕霭,远水浮秋空。——出自余靖《湖乡检旱回入南路夜宿江寺对望郛郭》
【第25句】:高城切星斗,秋水似天河。——出自宋祁《去郑暮次中牟》
【第26句】:山势自北来,高城倚为固。——出自梅尧臣《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二北固山》
【第27句】: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出自唐·张祜《中秋月》
【第28句】:羁枕悲欢梦,高城长短更。——出自南宋·陆游《老怀》
【第29句】:断岸添新涨,高城咽晚笳。——出自南宋·陆游《初到荆州》
【第30句】:阳羡兰陵近,高城带水闲。——出自唐·李嘉祐《送陆士伦宰义兴》
【第31句】:高城与隔尽,惟有一溪风。——出自曾几《上饶方君小粹官而不婚宦居偏户间静无官宦之事舍后梯城而上即棚为》
【第32句】:高城今旷野,比屋昔朱门。——出自南宋·陆游《物外杂题》
【第33句】:高城浸湖光,面面当红蕖。——出自梅尧臣《依韵和江邻几癸巳六月十日同刁吴韩杨饮范景仁家晚馆宿》
【第34句】: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出自唐·贾岛《送人适越》
【第35句】:高城布渠答,近市表浮屠。——出自朱翌《宣城书怀》
【第36句】:高城明落日,疏树觉微霜。——出自寇准《重阳登高偶作》
【第37句】:曲渚方移棹,高城忽背人。——出自刘子翚《舟中寄似表》
【第38句】:更欲待潮归,高城闻鼓声。——出自郑獬《游清凉寺》
【第39句】:别乘径为郡,高城欲扞边。——出自楼钥《齐安郡夫人金氏挽词》
【第40句】: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出自苏辙《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第41句】:高城带落日,光景酣夕霏。——出自秦观《寄曾逢原》
【第42句】:高城人避水,古庙吏祈晴。——出自方回《江涨》
【第43句】: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出自唐·王维《登河北城楼作》
【第44句】: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出自唐·白居易《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第45句】: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出自唐·杨巨源《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
【第46句】:高城在何处,春云漭然平。——出自梅尧臣《依韵吴正仲广德路中见寄》
【第47句】:落叶春风起,高城烟雾开。——出自唐·杜甫《李盐铁二首》
【第48句】:高城榆柳荫,虚阁芰荷香。——出自唐·许浑《卧病寄诸公》
【第49句】:幽梦回千里,高城转五更。——出自南宋·陆游《夙兴》
【第50句】:西戍长回首,高城当夏口。——出自贺铸《变竹枝词九首之五》
【第51句】:高城带远林,落日动寒砧。——出自南宋·陆游《五云门晚归》
【第52句】: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出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第53句】:高城亦何有,倚樯成独立。——出自张耒《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
【第54句】:高城半颓缺,兴废事休论。——出自邵雍《过永济桥二首》
【第55句】:胜事荒湮久,高城观阁宜。——出自陈瓘《海山楼》
“高城”结尾的五言诗句【第1句】:行远望高城,城高望远行。——出自元·王庭筠《菩萨蛮》
【第2句】:慷慨上高城,恻怆临大江。——出自方回《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
【第3句】:不堪秋雨夕,鼓角下高城。——出自南宋·陆游《秋夕》
【第4句】:篆沟合远派,布窦垂高城。——出自李垂《观德堂》
【第5句】:空余争战地,无处不高城。——出自张尧同《嘉禾百咏·四城》
【第6句】:暮角发高城,情人坐中起。——出自唐·戎昱《同辛兖州巢父虚副端岳相思献酬…兼呈辛魏二院长杨长宁》
【第7句】:长沙几日到,天际见高城。——出自梅尧臣《廖秀才归衡山县》
【第8句】:无人来远渡,尽日上高城。——出自陶弼《秋日登南城台》
【第9句】:弱羽度高城,斜拂微和扇。——出自唐仲友《续八咏·迟日春偏丽》
【第10句】:扬鞭动悲吟,复恨隔高城。——出自梅尧臣《依韵吴正仲广德路中见寄》
【第11句】:看竹入废园,望江上高城。——出自南宋·陆游《晚步》
【第12句】:踟蹰忽已久,残漏下高城。——出自南宋·陆游《夜中独步》
【第13句】:裴回不能睡,鼓角下高城。——出自南宋·陆游《夜坐中庭》
【第14句】:颦眉挑锦字,相忆恨高城。——出自黄彦平《妙音方丈》
【第15句】:天低垂旷野,风壮撼高城。——出自南宋·陆游《大堤》
【第16句】:主人有嘉招,转柁失高城。——出自洪迈《寄题叔父池亭》
【第17句】:东北倚高城,巇险不可上。——出自梅尧臣《和谢仲弓廷评新理北园》
【第18句】:友人竟不至,东北见高城。——出自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
【第19句】:水禽渡残月,飞雨洒高城。——出自唐·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
【第20句】:昏灯照残梦,寒漏下高城。——出自南宋·陆游《冬夜》
【第21句】:圆月出高城,苍苍照水营。——出自唐·卢纶《夜泊金陵》
【第22句】:好鸟依佳树,飞雨洒高城。——出自唐·顾况《酬本部韦左司》
【第23句】:牛羊下残照,鼓角动高城。——出自南宋·陆游《秋晚》
【第24句】:马头向春草,斗柄临高城。——出自唐·高适《别张少府》
【第25句】: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出自宋·陈与义《春雨》
【第26句】:秋月临高城,城中管弦思。——出自唐·王维《羽林骑闺人》
“高城”在中间的五言诗句【第1句】:草高城里屋,树赭垅头坟。——出自方回《听客话二首》
【第2句】:步登高城望,望望殊未已。——出自张耒《和登城依子由韵》
【第3句】:雁起汀洲寒,马嘶高城暮。——出自唐·羊士谔《句》
【第4句】: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出自唐·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第5句】:柳隔高城远,花藏旧县深。——出自邵雍《共城十吟·其六曰春郊晚望》
【第6句】:谢公创危亭,屹在高城头。——出自范仲淹《览秀亭诗》
【第7句】: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出自陈师道《次韵应物有叹黄楼》
【第8句】:天共高城远,香馀绣被温。——出自宋·无名氏《南歌子》
【第9句】: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出自北宋·晁补之《忆少年》
【第10句】:树艺北壕上,直对高城阴。——出自梅尧臣《泗守朱表臣都官刱北园》
【第11句】:月高城影尽,霜重柳条疏。——出自唐·耿湋《酬畅当》
【第12句】:直通高城颠,海岱归指顾。——出自曾巩《百花堤》
【第13句】:索楼巧作层,覆道高城甬。——出自韩维《和吴九王二十八雪诗》
带“高城”的七言诗句大全
共收集整理了109句带“高城”的七言诗句,其中“高城”开头的47句,“高城”结尾的28句,“高城”在中间的34句。
“高城”开头的七言诗句【第1句】:小市况经摇落後,高城回望莽苍间。——出自南宋·陆游《出游》
【第2句】: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出自南宋·陆游《醉中感怀》
【第3句】:高城五岭花深处,短棹三江木落初。——出自范成大《次景琳录事赠别韵》
【第4句】: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出自南宋·陆游《枕上作》
【第5句】:高城别后骚人到,小驿春回燕子归。——出自王之道《题许公塞驿》
【第6句】:高城尚锁当时月,故殿空留几处烟。——出自杨蟠《忆越》
【第7句】:澄江少日曾经行,高城傍有长江横。——出自楼钥《送袁和叔尉江阴》
【第8句】:其前横辟为大川,高城鼓角声隐然。——出自宋·陆游《乌龙庙》
【第9句】:岩谷雨余生晚烟,高城危阁坐萧然。——出自文同《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第10句】:高城断处阁横空,目力虽穷兴未穷。——出自南宋·陆游《雨後独登拟岘台》
【第11句】:云表铜盘挹露华,高城凉冷咽清笳。——出自元·迺贤《秋夜有怀明州张子渊》
【第12句】: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出自宋·张孝祥《踏莎行》
【第13句】:高城忽起梅花弄,散作晴空万里秋。——出自吴儆《寓郡城客舍热不可寐与程彦举坐语达旦》
【第14句】:高城薄暮闻吹角,小市丰年有戏场。——出自南宋·陆游《初夏闲居》
【第15句】:高城枕山望如带,华榱照日光流渊。——出自苏辙《赋黄鹤楼赠李公择并叙》
【第16句】:湖桥东西斜月明,高城漏鼓传三更。——出自南宋·陆游《夜闻姑恶》
【第17句】:高城不记人分袂,短棹空随月到家。——出自仲并《归自江阴寄蒋知郡汪签判》
【第18句】:高城倒影下无地,秋水涵空长有天。——出自苏仲昌《句》
【第19句】:高城望断日已西,望不可见令人思。——出自赵蕃《辰阳待岳祠之命舟发武陵回寄从游诸公》
【第20句】:高城石井下成池,对自初分混沌时。——出自陈文蔚《崧岭石泉》
【第21句】:高城回首烟波暝,短棹支颐水国秋。——出自程公许《别帅垣登泝江》
【第22句】: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出自唐·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第23句】:故国龙舟休水调,高城雉堞尚云间。——出自晁补之《出城三首》
【第24句】: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出自唐·卢纶《送邓州崔长史》
【第25句】: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出自唐·雍陶《河阴新城》
【第26句】:小圃花光还满眼,高城漏鼓不停挝。——出自南宋·陆游《啜茶示儿辈》
【第27句】:游玩未阑归未得,高城漏箭几相催。——出自真山民《夜饮赵园次徐君实韵》
【第28句】:乐岁人并庞彘饱,高城地隔马牛风。——出自苏籀《访鹿田二首》
【第29句】:高城如铁洪口决,谈笑却扫看崩奔。——出自宋·苏轼《答吕梁仲屯田》
【第30句】:高城哀柝兵戈侧,短布单衣雨雪边。——出自清·朱士稚《腊月》
【第31句】:久这不见予心忆,高城去天无几尺。——出自王山《答盈盈》
【第32句】:暗峡风云秋惨淡,高城河汉夜分明。——出自张耒《遣兴次韵和晁应之四首》
【第33句】: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出自南宋·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
【第34句】:大泽羁鸿来万里,高城传漏过三筹。——出自南宋·陆游《拥炉》
【第35句】:四野霜晴海气收,高城啸侣共登楼。——出自清·蒋春霖《登泰州城楼》
【第36句】:高城遂隔不足道,只忆齐山幽桂丛。——出自黄彦平《清溪解缆用秀才甫韵宁杜藏用》
【第37句】:病来万事懒自宜,高城有楼闲登跻。——出自王令《登城》
【第38句】:孤梦正行天一握,高城俄报鼓三通。——出自南宋·陆游《雨夜》
【第39句】:高城览古人何在,远渡伤离客自迷。——出自蔡襄《和偶登安济亭》
【第40句】: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出自金·元好问《昆阳》
【第41句】:高城欲去更徘徊,病眼登临强一开。——出自张耒《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
【第42句】:高城西北古城后,因势决策成楚丘。——出自袁说友《扬州堡寨》
【第43句】:高城独控江山险,胜算争先日月昏。——出自李复《夔州制胜楼》
【第44句】: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出自唐·罗隐《干越亭》
【第45句】:高城楼观插空碧,画桥舟舣浮渊沦。——出自王洋《赠向扬州》
【第46句】: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出自唐·郎士元《郢城秋望》
【第47句】:梦里何曾有去来,高城无奈角声哀。——出自南宋·陆游《初离兴元》
“高城”结尾的七言诗句【第1句】:暗惜水花飘广槛,远愁风叶下高城。——出自唐·许浑《早秋韶阳夜雨》
【第2句】:断续更筹传古戍,纵横河汉接高城。——出自南宋·陆游《夜半池上作》
【第3句】:剩欲倚阑寻好句,清笳已复动高城。——出自南宋·陆游《喜晴》
【第4句】:落日千峰转迢递,知君回首望高城。——出自唐·李郢《送刘谷》
【第5句】:天明无处觅高城,但见吴江波浪阔。——出自郑刚中《离平江》
【第6句】:冬日萧条公府清,独将诸吏上高城。——出自梅尧臣《和十一月十二日与诸君登西园亭榭怀旧书事二首》
【第7句】:独汲寒泉鸣细绠,静听漏鼓下高城。——出自南宋·陆游《夜意》
【第8句】:霜木萧萧临古道,雪云惨惨冒高城。——出自南宋·陆游《连日作阴颇有雨雪意》
【第9句】:尝持杯酒望高城,吊彼洛阳年少子。——出自郑刚中《先君守官司醴陵日予尝随先生读书岳麓山法华台上时年一十五今兹再》
【第10句】:晚来画角动高城,起舞聊为放翁寿。——出自宋·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
【第11句】:我欲梦魂随去棹,君应望眼断高城。——出自赵汝绩《送葵廉父赴赣辟》
【第12句】: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出自唐·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第13句】:陵阳楼阁压高城,烟屏百叠双流横。——出自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举将不及格,往谒金陵丹阳诸使者,遂朝行在,颇》
【第14句】:驱车出门何所诣,一放吾目登高城。——出自南宋·陆游《晚登子城》
【第15句】:今年春盘吴会亭,冥冥细雨湿高城。——出自范成大《癸亥日泊舟吴会亭》
【第16句】:若有黄精换华发,敢随车马到高城。——出自张耒《出都有感》
【第17句】:谒客冲泥路有声,笋舆风里转高城。——出自张闰《湖上呈虞仲房》
【第18句】:无处登临不系情,一凭春酒醉高城。——出自唐·许浑《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第19句】:未叹客行鸥鸟远,五更吹角是高城。——出自张耒《泊楚州锁外六首》
【第20句】:曾倚西楼吟暮雨,数峰寒碧绕高城。——出自寇准《中书秋日有怀青社旧游因书一首》
【第21句】:雨断云归两作晴,夕阳鼓角动高城。——出自南宋·陆游《春晴》
【第22句】:回首若无烟树隔,只应犹望见高城。——出自刘子翚《中渡》
【第23句】:沙雨初干巾褐轻,独披衰蔓步高城。——出自张耒《登城楼》
【第24句】: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出自杨万里《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第25句】: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出自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第26句】: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出自唐·陈羽《和王中丞中和日》
【第27句】:重楼百尺压高城,画栋沉沉倚天阙。——出自张载《岳阳书事》
【第28句】:东山空阔原野平,顺王养鸡贡高城。——出自吴敏《谢鹗山》
“高城”在中间的七言诗句【第1句】: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出自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第2句】:◇巐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出自欧阳修《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
【第3句】:笙歌凄咽离亭晚,回首高城半掩门。——出自南宋·陆游《题接待院壁》
【第4句】:时危运作高城炮,犹解捐躯立战功。——出自宋·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六》
【第5句】:东西芳草浑相似,欲望高城何处寻。——出自张耒《赠人三首次韵道卿》
【第6句】:异时折处何堪说,临水高城倚女墙。——出自张耒《所居有梅一株在堂东荒秽中正月二十六日已谢矣二首》
【第7句】:钱塘东南一都会,西湖宛在高城外。——出自楼钥《吴山井》
【第8句】:帆席云垂大堤外,缆索雷响高城边。——出自南宋·陆游《估客乐》
【第9句】:已筑高城受虏降,盟言端的有如江。——出自刘子翚《次韵刘宪诗二首》
【第10句】: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出自唐·李商隐《板桥晓别》
【第11句】:汉江东去人西去,不见高城始是愁。——出自项安世《次韵罗郢州送别》
【第12句】:清溪潮上送行船,回望高城隔晓烟。——出自蔡襄《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
【第13句】: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出自唐·赵嘏《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第14句】: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出自唐·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第15句】:老来日月真堪惜,愁听高城咽暮笳。——出自南宋·陆游《大阅後一日作假》
【第16句】:酒阑径渡石桥子,回首高城挥夕阳。——出自陈东《自许昌如蔡与石士繇酌别一章》
【第17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出自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第18句】:凤皇台上长回首,何处高城与故人。——出自贺铸《放舟下江留寄王元胥》
【第19句】:参差楼阁高城上,寂历村墟细雨中。——出自南宋·陆游《横塘》
【第20句】: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出自明·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第21句】:可怜县令窜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出自清·赵执信《甿入城行》
【第22句】: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出自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
【第23句】:新月高城三百雉,角声吹彻小单于。——出自马定远《郢州城西》
【第24句】:独立高城四望低,望中无物不堪题。——出自翁卷《春登南昌城》
【第25句】:翠珉斜倚若危梯,上出高城下枕池。——出自阮阅《郴江百咏并序·砌台》
【第26句】:笼纱归去高城晚,凝翠堂东月满湾。——出自王之道《为兴国周少隐题》
【第27句】:诗仙催客共流霞,不待高城噪晚鸦。——出自陈造《次赵帅韵三首》
【第28句】:夹河南北俱形胜,且借高城作两崖。——出自苏辙《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
【第29句】: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出自宋·苏庠《鹧鸪天》
【第30句】:却嫌诗思撩归梦,数尽高城长短更。——出自傅察《又次申教授直宿三首》
【第31句】:明朝回首高城处,只有西风却断肠。——出自张耒《泊楚州锁外六首》
【第32句】:百尺高城不足凭,日月所照惟孤诚。——出自张舜民《五王庙》
【第33句】:眼高城郭喧嚣外,诗在烟云缥缈中。——出自赵与泳《麦秋劭农随侍郡侯杖屦获遂澹岩一游浪吟古句聊志岁月》
【第34句】:河桥有酒无人醉,独上高城望庾楼。——出自唐·许浑《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